
王乐
学历/学位:研究生/博士
职务/职称:副教授
电        话:
邮        箱:leowang@snnu.edu.cn
- 基本资料
- 研究领域
- 个人履历
- 学术兼职
- 承担的科研项目
- 主要研究成果
- 获得的教学和科研表彰
王乐,男,安徽宿州人,民盟盟员。2002年中师毕业,先后在小学、初中和高中任教6年。201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,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。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。先后在《教育研究》、《教育学报》、《中国教育学刊》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,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。
教育基本理论、场馆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。
2007年9月-2010年7月 华中师范大学,教育学原理专业,获得硕士学位
2012年9月-2015年7月 华中师范大学,教育学原理专业,获得博士学位
2013年8月-2014年9月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,教育学专业,联合培养博士
2015年8月至今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师
1.主持2017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般项目“西部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的生存压力与教育支持研究”(17SZYB22)
2.主持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青年基金项目:“馆校合作机制的国际比较与本土探索”(16YJC880075)
3.主持2016年陕西省田家炳基金项目“利用场馆推进核心价值融入中小学校教育研究”(SXTJB201613)
4.参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课题“全国教师队伍与教师教育基本情况” (2011)(2012)
一、著作
(一)独著
《馆校合作研究——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》,厦门大学出版社,2017.
(二)参编
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3.
二、论文
1.场馆教育引论,教育研究,2015(4)
2.馆校合作的反思与重构——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,中国教育学刊,2016(10)
3.利用场馆资源开展馆校合作教学的中英比较研究——基于武汉与格拉斯哥的实证调查,比较教育研究,2017(5)
4.协同论视角下的馆校合作研究,基础教育,2017(2)
5.西方场馆教育目的的历史嬗变与时代诉求,教学研究,2017(1)
6.馆校合作机制的中英比较与本土启示,现代教育论丛,2017(2)
7.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:博物馆场域,教育导刊,2014(6)
8.场馆教育中的师生身份及其关系构建——基于第一人称的叙事分析,基础教育,2017(4)
9.英国馆校合作的历史沿革、成长经验与本土启示,现代教育论丛,2017(5)
10.馆校协同教学:馆校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,开放学习研究,2017(5)
11.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叙事研究,学园,2012(2)
12.美国中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启示,新课程研究,2013(9)
13.教育与华人子女的族群身份认同研究,教育学报,2016(5)
14.制度公平下的现实悖谬——美国“补偿教育服务”制度评析,外国教育研究,2014(9)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小学教育》2015年第1期全文转载)
15.乡村少年“离土”教育的回归——基于“文化回应教育学”的视角,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,2014(3)(人大复印资料《青少年导刊》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)
16.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,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,2016(6)
17.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少年的教育环境支持分析——扎根皖北 X 村落的民族志研究,教育研究与实验,2017(3)
18.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闲暇危机与教育支持研究,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,2017(6)
19.中小学生自杀事故处理策略分析——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视角,中国教育学刊,2013(7)
20.后现代主义的遮蔽:教师的主体性危机,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,2014(2)
21.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悖谬——基于政策与现实的比较视角,现代教育科学·高教研究,2014(2)
22.“Being Cultural Human”: A Comparison of Policy and Reality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, Diverse Teachers For Diverse Students Conference,2014.5.
华中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奖,2015年
“陕西师范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”二等奖,2017年